半年有30位上市銀行高管投身互聯網金融:跳槽還是跳坑?
馬云“爸爸”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干得不爽。近幾年,互聯網金融挖傳統銀行墻腳的事常有發生,但P2P跑路也伴隨左右,這些現象的背后,互聯網金融這口飯真的好吃?能吃好嗎?不妨從前輩們的做法中管窺一二,是跳槽還是跳坑?
近日,互聯網金融平臺短融網高調宣布,挖到了原農行互聯網金融開發部負責人楊夏耘。楊將擔任短融網副總裁兼CTO。
有媒體統計,從去年10月到目前為止,16家上市銀行共有30位“董監高”出現變動或離職,涉及的崗位有董事、董秘、行長、副行長、監事、首席風險官等。原本,銀行系統的人才流動,特別是中高層管理人員流動是常見的事。就是基層人員,為了薪酬、前途等等原因還經常“人心思動”,何況是高管。
然而,這些高管從有著的“金飯碗”之稱的傳統銀行業,跳槽到正在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業,就不能不令人矚目了。不過,跳出體制的保護,進入風頭正勁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到底是走入了人生的另一個巔峰,還是被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深8君也梳理了之前一波的從傳統銀行轉型到互聯網金融的高管動向,以窺行業百態。
談錢談理想
今年初以來,傳統銀行業頻頻傳出高管變動的消息。除前面所說的農行楊夏耘加盟短融網外,這個名單中還有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離職加盟百度金融,原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黃浩出任螞蟻金服副總裁,興業銀行前行長李仁杰離職后出任陸金所聯合董事長,原渣打中國總行副行長羅龍翔、原平安普惠副首席風險官馮瑞彬,以及原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法律顧問周莉莉,也在今年初齊齊入職點融網;JP摩根紐約總部風控執行董事谷穎5月加盟玖富任首席數據科學家等。
在我國當前的銀行體制下,國有銀行高管都是有行政級別的,還有不少是行政任命的。因此,傳統的銀行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變動路徑一般是“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地方銀行”,每一次變動都會謀得一個更好的職位,相應獲得更高的待遇。
不過,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業的效益與前些年不可同日而語。余額寶類的產品,使得儲蓄“大搬家”,銀行“攬儲”壓力加大。第三方支付又幾乎搶走銀行的“結算”功能,雖然央行規范了第三方支付“去銀行化”、“去銀聯化”以及“渠道化”的定位,但此前第三方支付給銀行業帶來的沖擊,其“后遺癥”仍在:不久前,各商業銀行宣布跨行轉賬免收手續費,這又使得銀行“損失”了一筆不費吹灰之力就唾手可得的財富。而今年來開始執行的央企“限薪令”則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邊是“限薪”,一邊是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利誘”,如何選擇,一目了然。
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利誘”并非簡單的“高薪”。有的是給以合伙人價格,有的本就是離開銀行后合伙創立互聯網金融公司,屬于創始合伙人,還有的采用職業經理人制度,允諾高薪加期權。不過這樣的吸引人才的方式,依然粗暴。
除了“利誘”,互聯網金融也會談“理想”。在傳統銀行系統的中層管理人員,跳到互聯網金融企業后,除了會獲得很高的職位外,還會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創新部門的領導者。傳統銀行體系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嚴重阻礙了銀行的創新腳步,而互聯網金融的基因就是“野蠻生長”,對于一些富有創新精神,而囿于傳統銀行業的體制,不能發揮才能的人才來說,互聯網金融公司是可以展示才華,實現理想的平臺??上煜聸]有免費的午餐,互聯網金融公司花大“價錢”招攬銀行高管,必定有所求。跳槽的高管們,他們的理想和抱負也許并不是“新東家”所想。
跳槽銀行高管今何在
因為互聯網金融,盡管銀行業又一波跳槽期可能將來,但深8君更關注的是,在之前兩年早早完成跳槽的那些前輩們,不知現在境遇如何?通過對公開渠道信息的初步梳理,整體上呈現出四大類型:有的忙前忙后,站在前臺為新東家搖旗吶喊;有的“一輪游”后又回歸體制內;有的繼續跳槽到其它互聯網金融公司;更有甚者,找到新的市場機遇開始獨立創業。
搖旗吶喊派——
要說現在風頭正勁的互聯網企業,樂視可說是其中之一。樂視A股上市公司的身份以及做生態業務的需求,自然需要有專門的金融人才來支持。去年8月,樂視就挖來原美銀美林集團亞洲區TMT負責人鄭孝明,和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其中鄭孝明出任樂視高級副總裁,全面負責樂視全球投融資業務,而王永利則任職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金融CEO。
王永利和鄭孝明,一個擁有國內大行的金融、管理和人脈經驗,一個擁有豐富的投行背景,擅長資本運作,這樣一前一后、一內一外的“黃金搭檔”,顯然是樂視發展互聯網金融所最需要的。
王永利在加入樂視后,也不斷通過參加相關論壇會議(初步統計今年至少有5次)、發布專欄文章以及出席公司成立等方式,不遺余力的為新東家戰略鼓勁,其中觀點包括央行應該要推出數字貨幣、過于強調監管會抑制金融活力等等。而近期媒體報道樂視汽車融資50億元的消息,也說明了融資這塊樂視也在逐步推進。
回歸體制派——
曹彤,前微眾銀行行長,現任廈門國際金融技術有限公司和廈門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董事長,在任微眾銀行行長前,他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從進出口銀行到微眾銀行,曹彤從體制內跳到了體制外。其現在擔任董事長的公司,表面看,是他跳出體制外的微眾銀行,獨自創業,但兩家公司都有著濃厚的國資背景,以及政策支持,本質上,曹彤如何不是又回到了體制里?
值得玩味的是,曹彤從履新微眾銀行行長一職到離任,前后僅10個月。據了解,曹彤離職后,微眾銀行有多位中高管也相繼離開。如果只是曹彤一人離開,還可以認為是其為了實現個人的理想而做的選擇,但創始團隊集體出走,就需要從企業自身找原因了。
一方面,雖然身為互聯網銀行,但微眾銀行不被允許遠程開戶,這就限制了用戶群體和規模的增加,后續的產品創新也受到抑制,這讓帶著光環出生的微眾銀行,后續發展并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微眾銀行的管理層來自IT、保險、銀行三個不同的行業,各有各的管理風格和文化,在進行決策時,難免會有分歧。這正是企業管理的大忌。
被寄予厚望的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落得如此,令人嘆息。“曹彤們”離開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繼續跳槽派——
這類“跳槽者”,大部分是因各種原因離開所在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但對這個行業又很看好,于是繼續留在行業里的其它公司。比如互聯網金融公司中,著名的高管離職離率很高的陸金所,其中的兩位前高管楊曉軍和葉朋,離職后,一個去了玖富集團擔任總裁,一個去了平安眾籌做董事長,兩家也是互聯網金融企業。
陸金所的人員流動性大,包括高管,圈內皆知。自陸金所成立以來,其高管團隊,除董事長計葵生沒有變動過,其它高管早已更換了不止一茬。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因為陸金所積極擴張和業務模式調整帶來的壓力和管理層意見不一導致的。沒有話語權,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時,只能是弱勢的一方投降。
獨立創業派——
對于這類離開大樹,獨自去創業的銀行高管,可能更應值得贊賞。
曾任平安銀行總行零售總監,深圳發展銀行零售銀行負責人等職的柳博是國內知名個人信貸專家。2014年10月,柳博正式告別從業二十年的銀行業,投身到互聯網金融的創業大潮中,創辦了“數據化信貸工廠”——大數金融,截止2015年3月,大數金融已設立了深圳、東莞和廣州三家分公司,北京、重慶等地也將陸續開設分公司。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最新估值已達20億元。
除了自己成立公司,利用自己在金融行業的優勢,幫助他人也是創業方向。曾經在中國建設銀行工作30年,擔任過總行投資理財總監、總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和建銀國際董事長的王貴亞,在2014年加入萬達集團負責萬達的資本運作之后,也于今年2月正式離開萬達,成立并購基金開始自己創業。目前由王貴亞本人創建的基金GP公司昊翔資本已于2016年1月成立,將為中國民營企業提供戰略咨詢、股權投資、并購重組、上市及資產管理等服務。
總得來說,國家支持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是明確的,而剛剛興起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缺乏專業人才,急需從傳統金融行業“引進”也是事實,相信未來傳統銀行從業者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流動會更多。
而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逐漸規范化,行業集中度也將越來越高,在這之前,各互聯網金融公司對人才的爭奪也必將更加激烈,未來不僅僅是銀行業,包括證券業、基金業、保險業等傳統金融行業,也將繼續掀起一番人才流動的熱潮,深8君也將持續關注這些高管人才的走向,洞悉行業背后的事實。
TOP
- 原創/
- 推薦
焦點企業
-
報團游澳洲簽證被拒 途牛旅游扣1.99萬團費游客質疑
來源:舜網舜網訊 春節期間報團游澳大利亞,沒想到旅行社代辦簽證被拒,行程泡湯,卻要...